2011中國婦幼衛生事業發展報告
(四)婦幼衛生工作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中得到強化
2009年深化醫改啟動以來,婦幼衛生作為公共衛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成為關注和改善民生的重點工作。在原有“降消”項目等重點項目基礎上,啟動實施了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婦幼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依托項目加大對婦幼衛生的投入,著力解決影響婦女兒童健康的主要問題。2009-2010年,中央財政投入291億元,用于實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婦幼重大公共衛生項目。2010年開始,通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與醫療救助相結合,開展農村兒童重大疾病醫療保障試點工作,提高兒童醫療保障水平。
1.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項目
自2008年起衛生部開始實施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項目,對中西部地區住院分娩的農村孕產婦予以補助。2009年該項目作為深化醫改的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得到強化,項目范圍擴展到全國農村地區。2009-2010年中央財政共投入70億元,累計補助農村孕產婦1748.8萬人。該項目的實施,顯著提高了住院分娩率,有效保障了母嬰安全,形成了住院分娩的良好氛圍。
2.農村婦女“兩癌”檢查試點項目
針對目前中國婦女宮頸癌和乳腺癌發生率逐步上升的趨勢,2009年衛生部和全國婦聯共同啟動實施了農村婦女宮頸癌乳腺癌(簡稱“兩癌”)檢查試點項目,作為醫改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之一。2009-2010年共投入2.2億元,在221縣(市、區)開展了農村婦女宮頸癌檢查項目,在200個縣(市、區)開展了農村婦女乳腺癌檢查項目,累計完成768.1萬農村適齡婦女宮頸癌檢查、90.7萬名農村婦女乳腺癌檢查。
3.增補葉酸預防神經管缺陷項目
2008年衛生部啟動中西部六省出生缺陷防治項目,通過實施孕前和孕早期免費補服葉酸和健康教育,落實神經管缺陷高發地區出生缺陷干預措施。2009年該項目作為醫改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之一,擴展到全國農村地區。2009-2010年,中央財政共投入1.9億元,累計為1318.1萬農村適齡婦女補服葉酸。
4.預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嬰傳播項目
近年來,中國艾滋病女性感染人數迅速上升,艾滋病通過母嬰傳播危害兒童健康。2002年,衛生部在5省(區)的8個縣(市、區)啟動了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試點工作。2010年,項目覆蓋面擴展到全國1156個縣(市、區)。2009-2010年中央財政共投入9.2億元支持項目地區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工作。截至2010年底,為1390多萬孕產婦提供了艾滋病咨詢和檢測服務,項目地區艾滋病母嬰傳播率由34.8%下降至7.9%,減少了約77%艾滋病母嬰傳播。同時,整合開展預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嬰傳播工作,為艾滋病、梅毒或乙肝感染孕產婦及所生兒童提供綜合的預防母嬰傳播干預服務。
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
從2009年起,中央財政按照人均15元的經費補助標準,實施包括孕產婦保健、0-3歲兒童保健、免疫規劃和健康教育在內的9類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項目通過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向全體居民免費提供,2009-2010年中央財政共投入補助資金212.1億元。這是促進婦女兒童公平享有保健服務的重要舉措,廣大婦女兒童切實享受到深化醫改帶來的實惠,有效保障了城鄉婦女兒童的健康安全。2011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準提高到人均25元,兒童保健人群擴大到0-6歲,并增加孕產婦保健服務項目。
6. 提高農村兒童重大疾病醫療保障試點工作
2010年6月,衛生部和民政部共同啟動了農村兒童重大疾病醫療保障試點工作,先從解決0-14周歲兒童所患急性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臟病兩類重大疾病入手,優先選擇六個病種進行試點。通過顯著提高新農合的報銷比例和醫療救助的補助水平,有效緩解農村兒童患重大疾病的經濟負擔。截至2011年1月底,全國累計有4859名患兒得到救治,其中先心病患兒4296名,白血病患兒563名。累計補償醫療費用7727萬元,其中新農合基金補償6844萬元,醫療救助補償875萬元。在眾多患兒獲得及時醫療救治的同時,試點工作對于促進臨床路徑管理和實行按病種付費的改革也起到了積極的示范效應。
(五)婦幼衛生國際合作與交流廣泛開展
為保護婦女兒童健康,中國政府積極參與婦女兒童健康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多年來,中國政府與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人口基金、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在婦女保健、兒童保健、生殖健康與計劃生育等領域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與交流。通過實施一系列合作項目,改善了婦幼保健機構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設施設備條件,培養了一批婦幼衛生專門人才,引進了先進的管理和服務理念以及適宜技術,提高了基層婦幼衛生服務能力,特別是貧困地區婦幼衛生服務能力。婦幼衛生領域的國際合作與交流,加深了中國與國際社會的溝通與了解,為保護中國和世界婦女兒童健康發揮了積極作用,中國婦幼衛生的發展模式和取得的成績,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有益的經驗,得到國際社會的好評。
結束語
經過幾十年的不懈努力與探索實踐,中國婦女兒童的健康水平顯著提高,婦幼衛生事業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是,也應清醒地看到,中國婦幼衛生事業的發展仍然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與廣大婦女兒童日益增長的醫療保健需求不相適應,仍然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
一、婦幼衛生在城鄉、地區和人群之間存在明顯差距。改善西部地區、農村地區以及流動人口中的婦女兒童健康狀況成為婦幼衛生工作的重點和難點。
二、婦幼衛生體系建設滯后,服務網絡不夠健全。人才隊伍整體素質有待提高。基層婦幼衛生服務能力不強,服務質量不高,尤其是貧困地區、邊遠山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婦幼衛生服務可及性差、利用不足。
三、婦女兒童健康問題依然突出。婦女乳腺癌、宮頸癌和艾滋病、梅毒等重大疾病嚴重威脅著廣大婦女的身心健康;早產、肺炎、先天性心臟病等仍是兒童死亡主要原因;隨著兒童死亡率的下降,出生缺陷作為公共衛生問題越來越凸顯出來。四是投入不足,尚未建立穩定的婦幼衛生投入和補償機制。困難與希望同在,挑戰與機遇并存。目前,中國婦幼衛生事業正面臨難得的國內和國際發展機遇。從國內情況看,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是全面加強婦幼衛生工作的重大機遇。一方面,婦幼衛生作為公共衛生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會越來越受到重視,財政投入力度會越來越大。另一方面,深化醫改的各項政策措施為婦幼衛生事業發展提供了更加有利的環境和條件。國家“十二五”規劃以改善民生為核心,將婦女兒童主要健康指標列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到2015年人均預期壽命提高1歲,達到74.5歲,孕產婦死亡率降到22/10萬,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降到14‰,嬰兒死亡率降到12‰。國務院剛剛發布的新十年婦女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也將婦女兒童健康作為保障民生的重要內容列入其中。從國際形勢看,國際社會對婦幼健康的高度關注,為發展中國婦幼衛生事業創造了重要機遇和良好氛圍。2010年9月聯合國在千年發展目標高級別會議上,啟動了“婦幼健康全球戰略”,改善全球婦女和兒童健康,減少孕產婦及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推動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溫家寶總理代表中國政府再次莊嚴承諾,中國將繼續履行國際責任,積極參與有助于提高婦幼健康水平的國際合作,盡最大努力保障婦女兒童健康,履行政府應盡的責任。“十二五”時期,婦幼衛生事業擔負著繼續降低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及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保障生殖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提高婦女兒童健康水平,實現千年發展目標的重大責任。使命光榮、任務艱巨。
婦幼衛生事業必須堅持正確的發展思路:
一、堅持婦幼衛生工作方針,把握正確的發展方向。“以保健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為目的,實行保健與臨床相結合,面向群體、面向基層和預防為主”的婦幼衛生工作方針,是中國婦幼衛生工作幾十年理論與實踐、經驗與教訓的總結,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中國婦幼衛生工作改革與發展的指南,必須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
二、貫徹“一法兩綱”,依法推動發展。“一法兩綱”是推動婦幼衛生事業發展,維護婦女兒童健康的重要保障。貫徹落實好“一法兩綱”是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的重要職責。
三、堅持分類指導,實現協調發展。切實把婦幼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基層,把更多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到基層與貧困地區,更加關注流動人口等特殊人群,積極推動城鄉、區域婦幼衛生工作協調發展。四是加強能力建設,提高服務水平。進一步完善婦幼衛生服務體系,加強基層的基礎設施、人才隊伍等方面的建設,提升服務能力與水平,滿足婦女兒童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婦幼衛生事業是一項關乎民族素質、家庭幸福、經濟社會發展的崇高事業。中國將充分利用有利的國際和國內發展機遇,全面實施“十二五”規劃,推進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努力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開創婦幼衛生事業發展新局面。同時,堅持政府主導,加強部門合作,動員社會力量,營造保護和促進婦女兒童健康的社會氛圍,為全面提高婦女兒童健康水平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相關閱讀
- 《中國醫藥產業60年發展報告》隆重發布2009-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