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000家公立醫院要轉制!
過去兩年間,“中國民營醫院數量超過公立醫院”這一事實,被視為社會辦醫的重要轉折被反復提及。但鮮有人能準確說出民營醫療機構類別、級別的分布狀況。
?來源:BCG《新時代、新格局下的社會辦醫致勝之道》
波士頓咨詢(The Boston Consulting Group,下稱BCG)最新的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三級民營醫院總數為130家,而未定級醫院總數為8100家。從機構類別來看,2016年,中國門診診所數量約為187300家,而包括骨科、心血管、腫瘤、血液病、胸科在內的復雜??漆t藥,共計700家。
不同種類、級別民營醫院在數量上的懸殊指向一個結論——當下社會辦醫仍以規模小、技術能力不高的機構為主。
社會辦醫的業務情況與其機構能力相對應。據BCG統計,2016年,中國民營醫院與公立醫院床位數占比分別為22%和78%,后者高出前者約3.5倍;而在民營醫院住院患者與公立醫院住院患者占比分別為16%和84%,后者為前者的5.25倍。
?來源:BCG《新時代、新格局下的社會辦醫致勝之道》
BCG全球合伙人兼董事經理吳淳認為,盡管社會辦醫仍然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改變。但從體量來說,社會辦醫已經成為一個不可忽略的子板塊。
醫院行業投資飆升,參與者更多元
BCG分析顯示,中國的醫院行業投資穩定走高是從2013年開始。在此之前,醫院行業投資并購金額最高為2.04億美元,此后的2012年一度跌落至3900萬美元。
2013年是社會辦醫政策向好的明朗年。9月,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此后11月召開的第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明確提出發展社會辦醫。隨后,國家衛計委和中醫藥管理局發布《關于加快發展社會辦醫的若干意見》。
此后的5年間,關于鼓勵支持社會辦醫的政策不斷細化。2014年,醫院行業投資并購金額達到7.9億美元,增長超過3倍。2015年,這個金額進一步增長到18.43億美元,較上一年繼續增長2.3倍,較2013年,增長了近7.2倍。2016年,投資并購金額穩定在19.75億美元。
?來源:BCG《新時代、新格局下的社會辦醫致勝之道》
產業和PE/VC的投資向來是醫院行業投資的重頭。在持續增長的4年中,2015年是產業投資并購的爆發年,到2016年,PE/VC在醫院行業的投資能量重現。更值得注意的是險資在2016年的強勢介入。
與資金來源多元化相對應的是社會辦醫主體的多元,BCG項目經理嚴慧文認為主體主要分為四大類,分別為醫療集團、??七B鎖、國際醫療機構和包括制藥器械、保險和房地產等行業在內的新進者。
不同參與主體在社會辦醫的擴張路徑上也多有不同。以華潤鳳凰、中信、北大醫藥和復星這“四大”醫療集團為例,據嚴慧文觀察,華潤鳳凰與復星以參與公立醫院轉制為主,而北大醫藥則主打以合作模式建立自己的醫療集團。
?來源:BCG《新時代、新格局下的社會辦醫致勝之道》
從所辦醫療機構類別來看,綜合醫院的競爭者在醫院行業的分量顯然更重。從國際醫療機構的陣容來看,梅奧、克利夫蘭、HCA、麻省總醫院等,都將重點放在綜合醫院和醫療集團上。從新進者陣容來看,人福醫藥、泰康、萬達、恒大等行業主導者也將目光聚焦在綜合醫院。
但在中國公立醫院強勢“大綜合”的面前,押寶綜合醫院真的明智嗎?
社會辦醫辦綜合,差異競爭“異”在哪兒?
截至2016年,中國??漆t院共計約4800家,中醫和中西醫結合醫院約為1600家,而民營綜合醫院數量約為9830家。
2013年6月,BCG曾發布報告,將社會辦綜合醫院分為私立和公立醫院轉制兩種,并預測綜合醫院會在社會辦醫的中期階段成為發展重點。
對投入大、醫保倚賴程度高的私立綜合醫院來說,囿于人才和患者流量,其與公立醫院的競爭仍然且長期處在劣勢。但BCG認為,隨著政策的落實,醫保定點資格將更容易獲取,多點執業也能為私立綜合醫院創造品牌、吸引患者提供支持。
而對社會資本參與轉制公立醫院,向來爭議很大。不少社會資本的實踐也證明,即使不遭遇職工抵制、平順解決了職工身份問題,轉制公立醫院資產評估、社會資本接盤后的二次融資以及決定了醫院未來發展的自身軟硬件,可能都存在問題。
根據BCG在2013年發布的《投資中國醫療服務行業》報告顯示,5年前的中國有近4000家非政府所有的公立醫院。BCG大中華區醫療行業合伙人夏小燕透露,要在2018年完成改制的企業醫院仍然數量龐大,這些醫院基本歸屬于大的國企,例如煤礦或中化體系。
“很多大的醫療集團都在虎視眈眈地看著這塊業務。”夏小燕表示,目前最大的困難是這些企業醫院經營不善,虧損嚴重,管理制度傳統落后。
吳淳告訴記者,還有一部分企業主或者股東不肯放棄企業醫院。此外,需要轉制的醫院通常屬于資源能源企業,這些企業所在地區人口結構已經開始變化,青壯年外出務工,空心化嚴重,患者支付能力變化,無法留住醫生,醫療技術更新也無法跟上三級醫院。
“這些要轉制的綜合醫院,無論從規模、技能還是患者來源,都要和公立醫院錯位競爭。”吳淳建議轉制醫院向專科和輔助性服務轉型,求生存,就不能和公立綜合醫院“硬碰硬”。
“錯位競爭”似乎已成業內專家的共識。醫改專家、上海市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許速也曾表示,社會辦醫療機構不應該和公立醫院爭奪市場,而是差異化競爭,做???、高端、體檢等第三方服務。
許速分析,盡管當前政策支持社會辦醫,政府也在限制公立醫院的擴張,但落地仍有相當大的困難,醫療服務體系仍然是公立醫院一統天下的局面。
【信息源自:健康點healthpoi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