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lman射頻電波刀治療顱內腫瘤
總結顱內海綿狀血管瘤的臨床特點和應用ellman射頻電波刀治療的體會。
顱內海綿狀血管瘤屬于先天性血管畸形,多數位于腦內,少數生長在腦外。位于不同部位的海綿狀血管瘤,其臨床表現、治療難度和預后差別很大。西京醫院和211醫院自2001年6月~2003年5月以來,在顯微鏡下采用ellman射頻電波刀治療了不同部位的顱內海綿狀血管瘤21例,現總結和報告如下。
資料和方法.
1.一般資料:21例患者。19例海綿狀血管瘤位于腦內,其中男8例,女11例,年齡22~59歲,平均37.4歲,臨床表現頭痛17例、癲癇發作12例、出血5例、偏癱1例;病變位于額葉3例、顳葉8例、頂枕葉5例、小腦3個。另2例病變位于腦外,男、女各1例,年齡23~45歲,平均34.0歲,臨床表現頭痛2例、眼球運動障礙1例、面部麻木1例。2例病變均位于中顱窩底,1例已侵及海綿竇區。
2.影像學檢查:19例病變均進行了頭顱CT檢查,其中11例進行了MRI,6例做了MRA檢查,3例作了DSA檢查。19例CT平掃見病變呈等密度、高密度或混雜密度,4例有斑片狀鈣化;5例伴有血腫呈高密度改變,有占位表現。2例腦外病變CT表現為中顱窩底略高密度,1例與海綿竇區關系密切。增強后14例呈均一性強化,2例瘤內呈混雜密度腫塊。頭顱MRI檢查11例,其中腦內病變9例,腦外病變2例。11例可見單發和多發小出血灶,病灶中心T1和T2項均呈高強度信號,病灶周邊呈低強度信號(鐵環征)。2例腦外病變,T1項呈等信號,T2項為高信號,增強后腫瘤顯著強化,邊緣清晰。腦內病變做MRA6例,其中DSA 3例,除去1例輕度血管染色外,血管造影為陰性。
3.手術治療:全部病人均在全麻插管下行開顱海面狀血管瘤顯微外科切除術。手術中見病變皮層表面色澤和形態正常、腦回不增寬,在行多譜勒定位后,可發現海面狀血管瘤位置。在病變四周分離后予以切除,較大的病灶分塊予以切除。四周的膠質增生帶盡量予以切除,以防止術后癲癇發作。手術切除采用ellman射頻電波刀進行,發射頻率為4.0MHz,單極和雙極的發射能量分別為30和8。
結 果
本組腫瘤全切19例,大部分切除2例,無手術死亡。全部病例的頭疼癥狀消失,其中1例遺留有同側動眼神經麻痹,1例偏癱病人的癥狀有所改善;全部病例經病理檢查證實為海綿狀血管瘤。
正確診斷顱內海綿狀血管瘤、以及恰當的手術治療是獲得良好預后的基礎。

相關閱讀
- 美國ellman低溫高頻射頻手術系統治療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2015-03-12
- 射頻技術治療面部皮膚皺紋和松弛的臨床療效觀察2014-11-17
- 雙極射頻對中國人皮膚的緊膚作用2014-11-12
- 射頻在皮膚美容科的應用2014-11-12
- 射頻技術在醫學中的應用——未來手術的發展趨勢201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