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轉開腹30例分析
【關鍵詞】膽囊切除術,腹腔鏡,并發癥,中轉開腹
雖然腹腔鏡膽囊手術操作技術已臻成熟,手術并發癥在逐年降低,但仍不容忽視。我院2003年1月至2008年4月間共完成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1630例,30例術中出現嚴重手術并發癥而中轉開腹,發生率為1.84%,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男13例,女17例。年齡25~83歲,平均44歲。術前診斷膽囊結石30例,伴血吸蟲性肝硬化9例、脾腫大1例、腎囊腫1例、糖尿病2例。LC29例,LC+腹腔鏡下腎囊腫去頂術1例。
1.2 中轉開腹原因及治療方法 ①術中腹腔內出血16例,其中5例為膽囊急性炎癥期膽囊三角解剖時動脈出血,4例膽囊動脈出血系術者分離膽囊三角太隨意,撕拉扯斷動脈,4例血吸蟲性肝硬化門脈高壓者肝門處靜脈曲張明顯,解剖膽囊三角時破裂出血,2例膽囊切除后膽床肝面出血,1例逆行切除膽囊時出血。16例均中轉開腹電凝或縫扎止血。②膽總管損傷9例。3例因術中將膽總管誤認為膽囊管而離斷,開腹行膽總管端端吻合2例,膽腸吻合1例;1例可吸收夾誤夾膽總管被及時發現,但腹腔鏡下無法取出,行開腹取夾;5例膽總管穿孔者為術中分離鉗粗糙操作所致,均中轉開腹修補。③膽囊管結石嵌頓3例,因術者無手術經驗中轉開腹。④其他損傷2例,其中電凝鉤彈跳灼傷橫膈1例,破裂口達4cm,盲腸壁損傷1例,腸壁有1cm破裂口,均行中轉開腹修補。
1.3 結果 30例經相應處理后均痊愈出院,隨訪1~5年,無后續并發癥發生。
2、討論
LC已成為膽囊切除的首選術式①,但它并不能完全替代開腹膽囊切除術。張吉祥等②報道13000例LC中轉開腹率為3.2%,而LC中轉開腹的主要原因系LC并發癥在腹腔鏡下無法處理或在腹腔鏡下處理風險大于開腹手術。本組30例均為術中發生并發癥后中轉開腹,所以要降低LC中轉開腹率的基礎是要降低LC術中并發癥的發生率。
筆者總結LC并發癥的發生原因為:①術者膽囊切除手術經驗不足或(和)腹腔鏡下分離、切開、縫合、打結等基本操作技術不熟練。②缺乏嚴謹的科學態度,手術操作不專心,技術粗糙,不精細,常使簡單手術出現嚴重并發癥。如膽囊動脈拉斷、膽總管穿孔、誤離斷膽總管及誤傷其他臟器等。③復雜類型的膽囊并發癥發生率高。所謂復雜類型的膽囊通常指急性炎癥期的膽囊、膽囊頸膽囊管結石嵌頓的膽囊、萎縮的膽囊、解剖變異的膽囊③。
降低LC術中轉開腹率的經驗如下:譹訛盡量避免在急性炎癥期手術。譺訛合并肝硬化門脈高壓者術前應用生長抑素降低肝門血流,減輕了肝門部血管曲張。從而降低手術難度,減少術中出血,避免中轉開腹。
LC手術的關鍵是解剖膽囊三角,出血、膽管損傷常在這個環節中發生,處理好膽囊三角可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率,降低LC中轉開腹率。術中應注意以下幾點:①膽囊急性炎癥期或合并門脈高壓、肝門區靜脈曲張時,手術操作要仔細、輕柔,忌用撕拉法解剖膽囊三角,宜鈍性分離與電凝同時應用,電凝時要辨明組織,防止膽管、血管灼傷。②分離要貼緊膽囊壁,一方面可以避免損傷膽管,另一方面如不慎離斷膽囊動脈還有足夠長的距離鉗夾或上鈦夾,以防動脈太短時血管回縮無法處理。③主要分離操作要在膽囊后三角進行,分離鉗緊貼膽囊管后內壁,以其兩外側臂撐開分離,此法屬鈍性分離,不易導致損傷。在前三角分離是以鉗尖分離,屬銳性分離,容易損傷,而且術者會不自覺地采用“穿通”的動作,在膽囊管內側穿一個空隙快速分離出膽囊管,這是非常危險的動作,可導致膽囊管、膽總管、膽囊動脈損傷。④腹腔鏡下分離膽囊三角不特別強求分清三管關系,重點是解剖出膽囊壺腹,根據“管道征”辨認膽囊管,在解剖結構不清楚時可用此方法分清三管關系。⑤膽管牽拉成角是膽管損傷最常見原因④⑤,為避免損傷膽管,不盲目橫斷膽囊管,在無張力下辨清三管的關系,對韌帶松弛和游離膽囊的“容易膽囊”應特別提高警惕⑥,從而規避手術風險。⑥急性炎癥期膽囊三角結構不清或“冰凍狀態”時應采用吸引器刮吸法分離,可產生理想效果。
開展腹腔鏡膽道手術必備條件是需有處理各種并發癥的能力⑥。能夠在腹腔鏡下處理并發癥即可避免中轉開腹。我們認為:①膽囊動脈或曲張靜脈出血時忌慌張及盲目止血,應迅速用分離鉗夾持出血點或出血的膽囊動脈,如果不能及時夾住出血部位則改用吸引器吸凈出血,找到出血點,助手用分離鉗夾住出血部位,提起,電凝或鈦夾夾閉止血。如經上述幾次仍無法控制出血或出血量大于500mL時應及時中轉開腹。②膽總管穿孔時先去除膽總管表面組織,清楚暴露創口后行膽總管Ⅰ期吻合,間斷縫合,打結要可靠,針距及邊距應小于2mm。吻合口兩側放置引流管,以利于充分引流。③膽囊管結石嵌頓時可縱行切開膽囊管至膽總管交界處,取出結石后縫合膽總管及交界區,鈦夾夾閉膽囊管,再切除膽囊,同時要防止結石落入膽總管。④膽總管離斷傷腹腔鏡下處理難度很高,筆者建議中轉開腹。
【參考文獻】
[1]PrietoDízaChvez E, MedinaChvez JL, GonzlezOjeda A, et al. Direct trocar insertion without pneum operitoneum and the verers needle in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a comparative study[J].Acta Chir Bely,2006, 106(5):541-544.
[2]張吉祥,陳訓如,羅丁,等.單中心腹腔鏡膽囊切除術13 000例的中轉開腹原因及主要并發癥[J]. 中華肝膽外科雜志,2006,12(1):17-22.
[3]鮑思武,王敬明,丁奇,等.復雜類型膽囊的非常規腹腔鏡膽囊切除術[J].中國內鏡雜志,2003,9(9):87-88.
[4]姚英民,王小娟,耿智敏,等.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膽管損傷的預防[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04,4(6):462-463.
[5]王宇.肝外膽管損傷的預防和處理[J].中華肝膽外科雜志,2004,10(2):80-82.
[6]萬小平,阮景德,龔連生,等.3000例腹腔鏡膽道手術并發癥分析與對策[J].中國內鏡雜志,2003,9(2):63-64.

相關閱讀
- 第十二屆全國婦科腫瘤臨床診治研討會暨腔鏡手術高峰論壇2015-10-22
- 宮腹腔鏡的優勢和原理2015-06-11
- 浙江醫療進口設備占臨床醫療器械9成以上2015-03-23
- 關于腹腔鏡手術用內窺鏡自動調控定位裝置等61個產品分類界定通知2014-12-02
- 生育政策調整促醫療器械進口猛增2014-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