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大三甲招標:只要國產
簡單的國產替代之路越來越難走,核心技術的突破與創新才未來企業的真正賽場。
01天津市腫瘤醫院公開招標,只要國產
近日,中國政府采購網發布了“天津市腫瘤醫院手術器械采購項目”的招標公告。
根據公告,此次招標項目預算1944.67萬元,用于采購雙極電凝鉗、鈦夾鉗、電鉤、氣腹針、打結推進器、剝離器等624種手術器械
值得注意的是,公告特別指出,此次采購項目不接受聯合體參與、不接受進口產品。
02國產扶持規則加持,招標“暗戰”持續
天津市腫瘤醫院于1861年創辦于天津市河西區的一所三級甲等腫瘤專科醫院,也是全國最好的十大腫瘤醫院排名之一。該醫院是我國規模最大的腫瘤防治基地之一,在腫瘤領域的醫療水平居國內外領先地位。
作為國內最頂級的腫瘤醫院之一,在招標中明確規定不接受進口產品,可以看出醫療器械國產替代的趨勢已經越來越明顯。
今年3月,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發布購置生命支持類設備監護儀等項目公開招標公告,招標的醫療器械包含多功能監護儀、呼吸機等急救和生命支持設備。其招標公告也明確指出,不接受聯合體參與、不接受進口產品。
近年來,國內醫療器械企業的技術和規模較以往有了長足的發展,尤其在中低端領域,國內產品已經十分成熟,且較外資品牌更具性價比,這給醫療器械國產替代的進程奠定了基本條件。
此外,政策端也在不斷加大扶持國產的力度。2021年,國家財政部、工信部聯合發布《政府采購進口產品審核指導標準》,要求通過提高政府采購國產化比例,推進醫療器械國產化的進程。
去年9月,國家醫保局公開《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第8427號建議的答復》,其中談到,耗材帶量采購“支持同等質量但成本較低的國內優質企業在競爭中取勝”。
2022年4月,安徽省財政廳、安徽省衛健委、安徽省醫保局聯合下發通知,要求省內所有公立醫療機構自6月1日起,未經批準的不得采購進口產品。
在人民網文章《安徽省醫保局:大型醫用設備集采“安徽模式”兩年省下4.5億元》中,安徽省醫藥集中采購中心主要負責人透露,國產品牌設備中標數量大幅攀升,國產品牌設備總中標數量達19臺,在已經完成開標評標的設備中占比48.7%。
03國產替代,沖擊中高端產品
《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現狀與趨勢》中顯示,2022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預計達9582億元人民幣。在政策的不斷推動下,國產中低端產品已經站穩了腳跟,開始向中高端產品發起了沖擊。
此次天津市腫瘤醫院的手術器械招標,雖然明確規定不接受進口產品,但多項產品的需求條款中卻將“進口材料”列為必要條件,由此可以看出技術壁壘依然切實存在。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國藥集團國藥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于清明于清明表示,2014年以來,隨著鼓勵醫療器械創新政策的深入實施,我國醫療器械創新開始換檔提速。但是由于起步晚、基礎弱,企業創新要素儲備不足,且側重整機研發,原材料、核心零部件研發制造企業少,導致國產替代率有待進一步提高。
于清明建議,要大力支持高端醫療器械及其關鍵技術、核心零部件產業。通過跨領域聯合創新,加強國產器械質量品牌建設,鼓勵臨床推廣應用等,進一步推動醫療器械行業高質量發展。
今年3月,國家衛健委官網發布《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許可管理目錄(2023年)》,時隔五年,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許可管理目錄內容再度迎來重要調整。
調整后,3000萬元以下的64排及以上CT和1.5T及以上磁共振等醫療設備進院大松綁,不再需要配置許可證。這意味著,更多國產高端醫用設備的進院門檻降低,給高端醫療器械產業升級創造了條件。
未來,簡單的國產替代之路越來越難走,核心技術的突破與創新才是醫療器械企業們真正的賽場。
【來源:賽柏藍器械 】

相關閱讀
- 耗材大品種降價,覆蓋10省2024-12-20
- 耗材國采降價倒計時,多省明確執行時間2024-04-23
- 新一輪高值耗材集采或將啟動2024-03-12
- 帶量采購沖擊高端市場,3類耗材集采啟動2023-10-23
- 誰在集采中賺了錢?2023-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