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改配套方案兩會前或出臺 醫療器械先享受利好
中信建設研發部研究員周鳴杰認為,國家加大投入將會給政府采購品種帶來高速增長,這包括基礎醫療器械和疫苗行業,但盡管整個行業存在擴容利好,但對于不同企業來說,市場份額的增減很可能參差不齊。
王茜認為,未來三年8500億元的投資中,如果有3000億元用于藥品及醫療器械采購,相當于行業整體銷售收入三年的復合增長率為12.47%,這個測算僅是財政投入的拉動效應,還不包括個人醫療支出增加帶來的增量。
分析人士認為,由于政府在進行醫療器械設備采購時,將更偏重國產設備商,因此,魚躍醫療、 新華醫療、 萬東醫療三家醫療器械龍頭企業的受益期望較高。
然而,周鳴杰表示,對醫療設備商來說,醫改推進讓其嘗到“蛋糕做大”的甜頭,也存在“寅吃卯糧”的風險。
他表示,目前,醫療器械板塊的估值較高,但未來兩三年的政府采購高峰過去后,市場份額是否會萎縮還存在不確定性;此外,對于一些毛利率較低的設備來說,政府的大量采購也難以對公司的業績帶來顯著的提振。
據Wind統計,自2008年10月14日發布《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征求意見稿)》至2009年2月3日,醫療器械板塊的成分區間漲幅為52.47%,而全部A股的漲幅僅為1.33%。
普藥市場將繼續擴容
新方案提到,2010年,對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的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并適當提高個人繳費標準,提高報銷比例和支付限額。
在李鷹鵬看來,即使不考慮提高報銷比例和支付限額帶來的好處,僅僅籌資標準的提高就可以增加年籌資額500-600億元,按支付比例80%,城鎮居民報銷比例60%,新農合報銷比例40-50%計算,2010年報銷人群花費的醫療費用(符合報銷條件部分)比2009年要增加1000億元以上。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即將公布的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將直接影響醫藥行業未來布局,加上政府投入的加大,大型普藥企業將從中獲益。
周鳴杰認為,大病專科用藥將繼續受益于醫保人群加大以及保障水平的提高,是確定性最高的機會。李鷹鵬認為,受益于大病統籌,醫療機構住院患者用藥市場的增長速度將超過行業平均增速,總體看來,該市場2009年增速將超過25%,其中,醫院住院患者用藥市場增速19.8%,社區住院患者用藥市場增速達34.9%。
在國家確定的第一批城市社區和農村基本用藥定點生產的處方藥品生產企業中,日信證券研究員池東輝認為,華北制藥等普藥企業將受益最深。此外,受惠醫改的還有東北制藥、 雙鶴藥業、哈藥股份、 天士力 、康緣藥業、三九醫藥等普藥龍頭企業,國藥股份、南京醫藥、 一致藥業、華東醫藥、 上海醫藥等醫藥流通企業。
醫藥商業集中度將提升
周鳴杰表示,由于醫改方案中提到,國家將實行藥品定點生產、定點配送,因此,對于普藥企業和醫藥流通企業來說,龍頭企業將占據優勢,但對于醫藥流通企業來說,真正受益醫改的程度也很難量化,醫改也很難給整個醫藥商業領域帶來太大的利潤增厚。
他解釋說,由于國家實行藥品定點配送,此前醫藥流通企業與醫藥工業企業博弈形成的加價率將被統一劃定,由于醫藥流通企業與醫院不必再進行關系維系,加價率存在壓縮的空間,目前,藥品加價率平均在5個百分點左右,在實行定點配送之后,很可能被壓縮到2—3個百分點。而對于醫藥商業龍頭來說,其80%的利潤主要來自二級以上醫院的藥品配送,社區醫院的藥品配送本身占比就不高,因此,政府定點配送對其利潤影響也不會太大。
因此,周鳴杰認為,醫改給醫藥流通領域帶來的更顯著的變化將是集中度的提高。上海醫藥等在地方占據龍頭地位的企業因為與當地政府的關系較密切,市場份額的提升更容易獲得保證,相比之下,目前一些主攻低端市場的企業很可能在未來的整合中被淘汰。

相關閱讀
- 6月1日起,大批醫療器械實名制2024-06-04
- 兩會代表發聲,支持國產高端醫療器械2024-03-08
- 國家醫保局:鼓勵新技術、器械進醫保2023-12-21
- 展會通知 | 2023第49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山東)博覽會2023-09-07
- 剛剛!國家開會:鼓勵創新醫療器械上市2023-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