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美敦力牽手康輝競逐骨科市場
目前,全球骨科器械企業正逐漸形成集約化趨勢,強生、捷邁等領先企業已通過并購占據多數市場份額。而面對日益增長的中國骨科市場,跨國藥企也開始加大并購力度。
繼捷邁收購蒙太因后,美敦力也不甘寂寞,開始加快在華擴張步伐。
9月28日,美敦力公司和康輝控股(中國)公司宣布,雙方已經訂立了一項合并協議,據此,美敦力將并購康輝。這一協議需要美敦力向康輝支付大約8.16億美元。扣除康輝的現金,該交易總價值大約為7.55億美元。
“這一協議直接與我們公司的全球化策略和經濟價值相符。”美敦力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奧馬爾·伊什萊克指出,“并購康輝代表了我們對中國的巨大投資,這將通過現存的普及產品渠道網和強大的研發運營能力,加快美敦力的全球化策略。”
據了解,此次并購預計在今后一兩個月內完成。美敦力計劃將康輝保留為一個單獨的事業部來運營,并由其現在的領導團隊來管理。康輝首席執行官楊利波表示,并購是一個“雙贏”的決定,借助美敦力的規模和專業技能,可以加快實現康輝的全球化拓展。
產品與渠道結合
“中國是全球發展最快的醫療器械市場之一,具有巨大的市場機遇,美敦力將建設更大、更直接的本土業務。”美敦力執行副總裁、恢復療法集團總裁克里斯·奧康內爾指出。
作為國內最領先的企業,康輝醫療的產品覆蓋了骨科治療的全部領域,包含了創傷、脊柱、頜面、臚腦、人工關節5個細分領域共4000多種產品。到2012年,康輝在中國已建立起廣泛的流通渠道,其業務范圍涵蓋全球29個國家和地區。
通過這次并購,康輝將帶來包括創傷、脊柱和關節置換等方面強大的產品組合和后續產品線。合并后的產品組合擴大了美敦力在骨科手術方面可提供的產品和服務,也補充了美敦力現有的脊柱、神經外科、神經調控、先進能量和外科導航科技。
美敦力相關人士指出:“康輝給美敦力帶來了豐富的產品組合、實力雄厚的研發和生產運營、寬廣的銷售渠道,以及出色的跨國管理經驗。這一舉措將為美敦力在快速增長的中國骨科領域提供可持續的競爭優勢,也將在全球新興市場的普及骨科產品領域占得一席之地。”
康輝首席執行官楊利波指出:“我們期待著把我們在中國的本土運營能力帶給美敦力,這包括我們寬廣的渠道網絡,強大的本地銷售和市場營銷團隊,本土生產和研發,以及我們在一系列普及骨科產品線中生氣勃勃的業務,這些對于在中國和其他新興市場的成功都是至關重要的。”
投資價值凸顯
此次美敦力和康輝的并購是中國醫療器械行業近年來最大的一起外資并購。相關資料顯示,從2010年至今,中國醫療器械領域的主要并購事件大約有10起,但規模均未超過1億美元。
據分析人士介紹,中國骨科植入物醫療器械市場的年復合增長率超20%,預期仍將維持較快的增長速度,原因包括:人口老齡化導致骨科疾病發病率的提高;收入增長和醫保覆蓋范圍擴大導致病人支付能力上升;政府對醫療領域不斷加大的改革與財政投入,使更多的醫院能進行骨科手術;生活方式的變化,例如隨著中國近年來汽車數量快速增加,因車禍而導致的創傷植入物器械的手術量也會同步增長。
公開資料顯示,早在2010年8月11日,康輝醫療便已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代碼為KH,IPO募資額為6840萬美元。
據其年報顯示,該公司毛利率在70%以上,銷售凈利率在30%以上,盈利能力較高。對于骨科植入物醫療器械上市公司來說,研發能力非常重要,康輝控股2008~2010年推出了12個新產品,這些新產品的營收占2009年總營收的11.6%,占2010年總營收的25.9%。
上市之前,康輝醫療經歷了多輪融資:2006年7月,康輝醫療A輪融資獲得IDG和TDF投資500萬美元;2008年1月,康輝醫療B輪融資2750萬美元,投資者包括SIG,IDG,TDF及鼎暉;2009年4月,康輝醫療第三輪融資獲得Vivo ventures(維梧創投)2000萬美元。上市前,IDG占發行前總股本的21.5%,SIG占18.4%,TDF占12.4%,鼎暉占股9%。經過多輪融資,康輝醫療也實現了股權從分散向VC控股的轉變。
此外,在美敦力收購康輝醫療前1個多月,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曾購買康輝醫療120萬美國存托股份,占股5.5%。購股價格并未明確透露,但由于康輝醫療當時市場估值達2.788億美元,業內估計GIC當時出價約1500萬美元。本次美敦力8.16億美元收購康輝醫療,也為突擊入股的GIC帶來可觀的投資回報。
業內人士分析,中國骨科市場潛力巨大,多數三級醫院都采用進口器械,而隨著本土企業的崛起,這一市場的機遇越來越大。因此,骨科企業的投資潛力也很值得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