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設備捆綁耗材,醫院竟沒轍!衛計委放大招
近日,國家衛生計生委財務司組織召開2016年進口設備專家論證會,鞏固和完善“集中論證,統一批復”進口設備審批方式,推動落實支持國產設備應用發展,規范進口設備審核審批行為,提高工作效率。
會上,國家衛生計生委財務司價格資產處處長王明霞通報了2015年“集中論證,統一批復”結果和成效。
2015年先后兩次共論證了75家委預算單位申報的2925臺/套進口產品,共批復同意1952臺/套采購進口產品,占全部申請數量的67%。
并將這一做法制度化、規范化,于2016年1月,國家衛生計生委印發了《國家衛生計生委預算單位政府采購進口設備管理辦法(試行)》。
據不完全統計,從國家衛生計生委預算單位設備采購情況看,各單位采購進口產品占比較大,國產設備的采購份額占比較小,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產醫療設備的發展。
同時,各單位采購進口產品后,特別是國外品牌的大型醫療設備在我國銷售后形成了以技術壟斷為基礎的、高昂的維修服務和配件耗材市場壟斷,導致各單位運行成本加大,只能被動接受供貨方的要求,議價能力較弱。
從我國前十位疾病構成看,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糖尿病等慢性病已經成為重要死亡原因,給人民群眾生活造成了重要影響。
從疾病診療手段看,使用先進的醫療設備包括CT、磁共振、PET-CT、TOMO等大型設備,已成為診治重大疾病的重要工具。
而目前面臨的現實是,我國醫療器械中低端市場以國內產品為主,高端市場基本為國外企業占據,且其正在滲透競爭國內中低端市場。
高端設備投入大,增加了采購成本,進口設備的售后與維修均由原公司專門人員實施,一旦由于某些原因導致維修延時,耗材供應中斷,設備的使用將面臨癱瘓。
此外,高端醫用設備核心技術掌握在外國企業內部,醫療診斷、治療數據和患者醫療檔案等信息安全同樣面臨巨大風險。
面對醫療設備市場的這一現狀,支持國產醫療設備的發展和應用關系到我國國家的戰略發展問題。
“專家評審要綜合考慮臨床使用需求與應用領域等因素,結合國家產業的發展,將自主創新、代表先進技術的產品作為鼓勵和支持采購的重要條件來考慮。”王明霞表示,加大國產高端醫療設備的采購參與度,不斷擴大國產設備采購份額,做好政府采購支持小微企業、節能環保產品的工作,所以,要求凡屬于國內產品可替代進口產品的情況,應優先選擇國內產品。
據了解,論證會上共邀請了25位業內專家,其中包括1位法律專家,其中半數以上專家是來自非預算單位,目的是為了保障論證工作公平、公正、客觀評價,同時采取了分組雙盲評審制度。

相關閱讀
- 超大聯盟集采將執行,28種耗材市場調整在即2024-04-28
- 3類高值耗材集采來襲2023-12-04
- 倒查一年半,骨科耗材整改2023-11-28
- 周五開標!14省聯盟帶量采購,涉10種耗材2023-11-21
- 28類耗材集采,公布最新進展2023-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