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工程首家新建三甲公立醫院啟用-上海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拉開大幕
10月26日,位于上海浦東新區臨港地區的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東院正式啟用,并將率先實施醫院管理運行新機制。這預示著上海新一輪醫改進入深水區,深化體制機制創新的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拉開大幕。
“5+3+1”工程是上海市最大規模醫療資源布點調整項目,其中“5”是指新建5家三甲醫院,分別是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東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北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南院、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北院和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征醫院浦東新院。據悉,前4家醫院都將于今年年底前啟用,并將率先試點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期望逐漸形成以公益性為核心的公立醫院發展模式。
據介紹,上海市將切實落實市、區兩級政府的投入責任,對符合區域衛生規劃的基本建設、大型設備購置、重點學科建設等發展建設支出,經專家論證和有關部門批準后,納入政府專項補助項目庫,逐年統籌安排。4家醫院的日常運行經費補助由市、區財政按照21比例分擔。4家醫院都不設置特需病床。
4家醫院將實現所有權與經營權適度分離,深化完善出資人管理制度。申康醫院發展中心作為出資人代表,行使4家醫院所有權,將4家醫院納入統一預算管理和績效考核,建立對經營者履行職責的激勵和約束機制。4家醫院的大型醫療設備、大宗物資、信息系統等,都由出資人代表組織集中采購。
4家醫院將嘗試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與總會計師委派制度,醫院運行不再是院長一個人說了算。理事會作為醫院決策機構,負責規劃、預算、業務發展等重大事項決策和醫院主要負責人的聘任。院長根據理事會決定,承擔醫院經營管理職責,行使醫院的人事管理權、醫療業務機構設置權、中層干部聘任權、獎金分配權、年度預算執行權。新醫院將全面實行新的財務會計制度,嚴格公立醫院預算管理和收支管理,總會計師由出資人委派,負責監管醫院整體財務運作。
4家醫院將實行全員聘任制,完善崗位設置管理制度,全面實行公開招聘和競聘上崗,并實施醫師多點執業。建立內部績效考核機制,實行不直接與醫療服務收入掛鉤的醫院工資總額預算管理制度和以崗位工作量、服務質量為基礎的內部收入分配制度,探索建立醫務人員收入的合理增長機制。
據悉,“5+3+1”工程是指,在郊區分別新建5家三級醫院,將3個區(縣)的中心醫院提升為三級醫院,將1家區級醫院擴大規模、遷址重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