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元器械采購大單,只要國產!
醫療設備集中采購的規模正在擴大,國產與進口、企業與采購方之間的博弈將走向何方?
01數億元省級采購,只要國產
本月內,多個省級設備采購項目繼續推進。在數億元的訂單中,“只要國產”的限定要素仍在部分標的中延續。
7月25日,中國政府采購網發布《福建省部分乙類大型醫用設備集中采購項目(2022年) 結果公告》。
根據此前發布的招標公告,福建省部分乙類大型醫用設備集中采購項目(2022年)金額預算2.76億元,采購標的為高端CT、3.0T及以上MR,兩者均不允許進口。
從最終結果來看,合同包1(醫用 X 線診斷設備)由沈陽盛茂商貿發展有限公司中標,9臺高端CT的中標金額為8109萬元,涉及產品為東軟NeuViz Epoch CT,單價901萬元。
采購包2(醫用磁共振設備)因投標人不足三家而廢標。按照原計劃,該包號將采購10臺磁共振,品目預算1.5億元。
除福建外,江蘇省本月也陸續發布了多個設備采購招標公告,采購需求包括數字化X射線攝像系統(DR)45套、多導心電圖機142臺、動態心電圖機98臺、牙科綜合治療臺56套、雙目視力篩查儀43臺、床邊監護儀279臺、體外除顫儀132臺、全自動生化分析儀21臺、全自動血液分析儀38臺、便攜式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81臺、電動牽引床82臺、全自動免散瞳眼底照相機34臺、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73套、搶救床124臺、床單元2063臺、負壓救護車67輛、超聲骨密度分析儀69臺、電子胃腸鏡系統46臺。
據觀察,江蘇僅本月內發布的采購計劃,整體預算金額超2億元,其中多數品類不允許進口。
02價格競爭升級,進口設備相繼打折
相比于耗材帶量采購的“橫掃千軍”,醫療設備領域的集中采購較為低調。此前曾有從業者認為,設備集采不算是帶量采購,其與耗材集采有明顯不同。
但從近幾年的設備集中采購情況來看,有越來越多的設備采購需求匯聚于集采大單。有業內人士透露,今年還有部分地區將要開展設備集中采購,目前正在規則討論和制定階段。
在支持國產與集中采購雙線背景下,進口設備也競相打折。
器械行業資深從業者Grace談到,現在設備集中采購的規模正在提升,有的設備集采已經占到區域未來幾年60%-70%的設備需求,很多大院區需要的設備都覆蓋在了集中采購里。
“醫療設備基本上使用壽命是8-10年,一批設備裝進了醫院,相當于至少5年內其他同類設備就很難有大單產生。所以設備企業大多非常看重省級采購。”
“整體來看,進口設備的價格處在國產設備價格上浮的30%-50%之間。目前很多進口設備廠家,有意愿或者已經將價格較大幅度地放下來,與國產設備在同一水平上競爭。降價會損失一些利潤,但進口設備此前的利潤較大,而目前的降價范圍不是擊穿性的,可以通過‘節流’平衡。”
有業內人士透露,現在絕大多數外資企業都在縮減辦公室,有的企業原來兩層辦公樓減到一層。通過節約差旅、微量裁員、減低研發費用等各種辦法,外資企業正在積極應對降價壓力。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在“只要國產”的采購項目中,外資企業并非沒有機會。
據觀察,福建省部分乙類大型醫用設備集中采購項目(2022年)去年12月曾公開招標,彼時計劃采購3臺64排及以上CT、3臺高端CT、3臺1.5T及以上MR和6臺3.0T及以上MR,4個包全部不允許進口。
其中,1.5T及以上MR由華潤(福州)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中標,其提供的開普Supernova H15 磁共振設備單價為260萬元。
部分因投標人不足三家而廢標的包號,今年多次重新招標,不允許進口的限定條件未變,不過高端CT的計劃采購數由3臺漲到了9臺,64排及以上CT的計劃采購數由3臺變為5臺,3.0T及以上MR由6臺漲到了10臺。
其中64排及以上CT由國藥(廣州)國際醫藥衛生有限公司中標,其提供的GE醫療Optima CT680 Expert單價已經降到290萬元。
在激烈的價格競爭之外,外資企業對于中國市場的信心似乎并未退減。今年以來,又有奧林巴斯、賓得、直覺外科、西門子等多家企業宣布在中國的最新投資計劃,建廠搞“國產化”一時間成為外資械企的發展風向。
有外資企業人士認為,現在設備領域國產和進口的占比大概是三比七,未來市場格局一定會逐步逆轉。但中國的醫療需求不斷增長,設備市場的整體規模也在快速擴大,外資企業即使未來的市場占比可能逐步下滑,仍然對中國市場富有信心。
03“定制招標”監管趨嚴,設備采購走向規范化
在省級設備招標不斷擴圍的過程中,參數設置的規范化也在加緊配套升級。
由于不同設備的參數都有細微差別,在設備招標的參數設置中,只要增加一些細節限定,很容易就會成為一個排他性項目。在監管顆粒度尚未細化之時,不少醫院招標存在灰色空間。
但在省級招標中,“定制招標”的情況有所改觀。“原來醫院招標主要的監管部門就是院辦,此外還有上級部門的抽查或者同行舉報等,企業主要會接觸的可能是醫院相關科室主任、設備科科長、分管院長這條線,其他可能還有手術室的護士長、分管財務的人士。”Grace指出,“不過在省級的招標中,涉及到的專家組成員較多,一個廠家不太可能‘搞定’所有專家組的關系,出現排他性的參數。另外省級招標的監管也更加嚴格。”
事實上,不僅是省級采購,目前設備招采全鏈條的監管環境正在快速趨嚴。
今年以來,中紀委多次發文,揭露醫療設備“定制式”招標亂象。
根據《2023年醫療保障基金飛行檢查工作方案》,今年選定醫學影像檢查、臨床檢驗、康復三個領域作為檢查重點,計劃在2023年8月—2023年12月期間實現對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全覆蓋檢查。
在更為嚴格的監管環境中,圍繞產品和企業實力的市場博弈,也將繼續深入。
【來源:賽柏藍器械】

相關閱讀
- 衛健委通知:257臺醫療設備,只要國產(附中標名單)2022-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