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本質過敏癥三種治療方法的臨床療效比較
【關鍵詞】 牙本質過敏 牙本質黏結劑 抗變態反應藥 脫敏法 免疫
牙本質過敏癥是指牙齒上暴露的牙本質部分受到機械、化學或溫度刺激時,產生一種特殊的酸、“軟”、疼痛的癥狀①,牙本質過敏癥是口腔門診常見的牙體疾病之一,其發病機理尚不十分清楚,但液體動力學說被廣為接受:各種牙體疾病導致了牙本質小管暴露,小管內的液體在外界刺激下發生了向內或向外的流動,引發牙髓神經纖維興奮而產生疼痛。Yoshiama等研究表明,牙本質敏感區牙本質小管開放率為75%,且管腔相對開放,而不敏感區牙本質小管開放率為20%,且小管腔因礦物質沉積而阻塞②。根據這個理論,可能的脫敏機制有:(1)封閉開放的牙本質小管,以減少或避免牙本質小管內的液體流動。(2)促使牙本質再礦化,誘導和促進修復性牙本質形成。(3)降低牙髓神經感受器的敏感性。常見治療方法有藥物與材料脫敏法、充填法和激光法等③。最近有一種具有雙重作用的新型脫敏劑極固寧在臨床上被廣泛使用,療效較佳。臨床上也常用粘結劑行脫敏治療,例如3M Single Bond全酸蝕粘結劑和3M Prompt自酸蝕粘結劑。以往文獻大多針對上述幾種療效佳的材料與傳統氟化鈉、硝酸銀等作比較,而這幾種之間哪種方法脫敏效果最好、持續時間更長還不是很清楚,故選擇極固寧、3M Single Bond全酸蝕粘結劑和3M Prompt自酸蝕粘結劑,對患牙進行脫敏治療,并對其療效進行比較。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7年5月-2009年9月到綜合科就診的患者57例,男性37例,女性20例;年齡(45±6.7)歲(38~72歲);總共選擇患牙150顆,均為后牙牙合面牙本質暴露,確診為牙本質過敏,無需做充填治療。選擇標準:(1)患者體健,探診可及敏感區;(2)沒有與牙本質過敏癥相似疼痛的其他牙科疾患,排除有牙髓炎癥狀的患牙;(3)就診及復查前3 d未服止疼藥。(4)患者醫從性較好,能按時復診。
1.2 材料
酸蝕劑GLUMAR Etch 25 Gel、3M Single Bond全酸蝕粘結劑(美國3M公司);3M Prompt自酸蝕粘結劑(美國3M公司);極固寧(意大利阿爾法韋士曼制藥公司)含2瓶液體,液體1為磷酸鉀、碳酸鉀、羥苯甲酯鈉、去離子水;液體2為氯化鈣、氯化鍶、苯甲酸鈉、去離子水。
1.3 檢查及分級
臨床檢查:探針探劃患牙敏感部位,記錄敏感度;用棉卷將患牙與鄰牙隔離開,冷氣距牙合 面5mm垂直吹1s,記錄敏感度。重復2次,若2次程度不一致,取程度重的;若對2種刺激反應程度不一致,取反應重者。敏感程度分級:采用文獻④的方法分為4度3度為刺激可誘發難以忍受的疼痛;2度為刺激可誘發明顯疼痛,但可忍受;1度為刺激可誘發的疼痛較輕微或有不適感;0度為冷和機械刺激無疼痛。
1.4 方法
采用完全隨機化的分組方法將患牙分成3組,每組50顆。確定患牙敏感部位,記錄敏感程度,清潔、消毒、隔濕、吹干。A組:清洗牙面,用GLUMA○R Etch 25Gel酸蝕劑涂刷敏感區域15s后將酸蝕劑沖洗干凈;用紗卷隔離唾液,吹除牙面過多水分使之呈潮濕狀態;用完全浸潤3M Single Bond全酸蝕粘結劑的小毛刷涂刷牙本質過敏區1~2次;光固化10s;用濕紗布去除氧化抑制層。B組:蘸3M Prompt自酸蝕粘結劑加力摩擦敏感區15s,輕吹,表面顯出可見的光亮層,如未顯出光亮層,再涂抹10s,再吹干,直至表面可見光亮層,光照10s.C組:清潔、消毒并干燥過敏牙表面,用氣槍吹干約10s,用小刷子將極固寧液體1涂擦于干燥牙面,涂勻保持10s,然后立即涂擦極固寧液體2,可見兩種液體在牙齒表面發生反應,形成白色超微結晶復合物。對于非常敏感的患牙需重復涂擦2次。3組均于治療后即刻、1月及3月復診,再檢查患牙敏感程度并記錄。
1.5 療效評定標準
顯效為治療前后度數差≥2;有效為治療前后度數差為1;無效為治療前后度數差為0;惡化為治療前后度數差為負數。
有效率(%)=(顯效+有效)牙數/治療牙總數×100%
1.6 結果
3種脫敏方法治療后即刻及1月療效:A組及C組分別與B組比較,差別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A組與C組比較,差別無統計學意義。治療3月療效:3組之間兩兩比較差別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即3M Single Bond全酸蝕粘結劑脫敏療效最好,3M Prompt自酸蝕粘結劑脫敏療效最差,極固寧脫敏療效居中。3種脫敏方法治療后即刻、1月和3月后療效
2 討論
牙本質敏感癥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而是各種牙體疾病共有的癥狀,發病的高峰年齡在40歲左右。其發病機制尚不十分清楚,發病機理存在多種理論,歸納有3種學說:流體動力學說、神經感受學說和牙本質纖維傳導學說。目前普遍接受的為流體動力學說,認為牙本質過敏癥的主要原因是暴露的牙本質小管呈開放狀態,空氣、高滲溶液或溫度刺激引起的疼痛是由上述刺激使牙本質小管內的液體發生流速變化,機械地攪動牙髓內容物,進而間接興奮其中的游離神經末梢,引起沖動,產生痛覺[5]。根據這個理論,對過敏的有效
治療是設法封閉牙本質小管,以減少或避免小管內液體的流動并降低其通透性,消除痛覺,以達到治愈目的。3M Single Bond全酸蝕光固化粘結劑、極固寧、3M Prompt自酸蝕粘結劑就是根據這一理論而發揮作用的,它們脫敏效果的好壞、維持時間的長短跟其物理、化學性能有著密切的關系。
3M Single Bond全酸蝕光固化粘結劑是一種化學性能穩定、粘合強度高的新型口腔粘結材料,由于粘結劑內含有機磷酸脂粘結單體能與牙體硬組織中的Ca2+產生化合作用,具有良好的粘結穩定性和生物相容性。粘結劑的功能基團與牙釉質、牙本質的OH-、NH+、Ca2+基團形成氫鍵及配位鍵,具有酸堿締合作用及機械嵌合力⑥。蔣繼英指出,有機磷酸脂類粘結劑除與牙本質形成機械嵌合外,還具有與牙本質形成化學反應的作用⑦。有學者報道,粘結劑與牙本質有很好的機械嵌合作用,在患處表面形成一牢固的樹脂薄膜層,厚度約為92.8~102.2μm⑧,其增加了抵御冷熱刺激的屏障,起到一隔熱層作用。粘固劑中的功能基團還可以與牙本質中的OH-、NH+、Ca2+等基團發生化學反應,形成化合物,堵塞了牙本質小管或封閉管口,降低了牙本質小管的通透性,而使牙本質小管內的液體運動速度減慢,從而達到治療牙本質敏感癥的作用。上述的3M Single Bond全酸蝕光固化粘結劑的生物化學特點正好映襯了本實驗的結論。
極固寧涂于牙本質表面后可發生化學反應,形成超微結構的無機結晶復合物——鈣鹽、鍶鹽和鉀鹽。脫敏原理是:(1)不規則鱗片樣無機結晶復合物在暴露的牙本質表面形成一連續的沉淀層,厚度10~15μm,并滲透入牙本質小管,深度機械性堵塞牙本質小管⑨;(2)結晶沉淀物中釋放鉀離子,抑制牙髓神經的再極化。在電鏡下可觀察到牙本質橫斷面被結晶體所封閉,牙本質小管開口消失⑩。同時結晶沉淀物中釋放鉀離子,可降低神經纖維的興奮性,抑制神經細胞的再極化及沖動傳導。由于極固寧的雙重作用,故其即刻療效較好。但是極固寧所形成的沉淀層厚度比3M Single Bond全酸蝕光固化粘結劑形成的樹脂薄膜層薄,故其脫敏療效的維持時間不如3M Single Bond全酸蝕光固化粘結劑。
3M Prompt自酸蝕粘結劑是通過酸蝕刻,將光滑的釉質表面變成具有高表面自由能的蜂窩狀表面,形成5~50μm深的微孔層,同時使牙本質表層適當脫礦,去除牙本質表面的污染層和管塞,牙本質小管開放,膠原蛋白網狀結構暴露。低粘度親水性的樹脂滲入微孔、牙本質小管及牙本質問的膠原蛋白網狀結構中,聚合后形成樹脂突及混合層,使牙本質小管被完全封閉,盡可能好的達到脫敏的效果。牙面酸處理和粘接劑的涂布合二為一,簡化臨床操作,術中牙面污染的機會也降低,有利樹脂突的良好形成,可提高成功率。但通過本次對比試驗看,持久性與3M Single Bond全酸蝕粘結劑和極固寧相比還是有一定差異的。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其作用形式單一,只是堵塞牙本質小管,且形成的樹脂突和混合層較薄,不能抵御咬合磨耗,故脫敏療效的維持時間較短。
綜上所述,3M Single Bond全酸蝕光固化粘結劑治療牙本質敏感癥材料易取,操作簡便有效,近期效果令人滿意,遠期效果有待觀察。
【參考文獻】
[1]王嘉德,高學軍. 牙體牙髓病學[M]. 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 2005,11:218.
[2]Yoshiyama M,Noiri Y,Ozaki K, et al.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ic characterization of hypersensitive human radicular dentin[J]. J Dent Res, 1990,69(9):12931297.
[3]張志民,劉敏,王成坤,等. Nd:YAG激光治療牙本質過敏癥的臨床分析[J]. 白求恩醫科大學學報, 2001,27(5):545546.
[4]任常群,王鑫源,趙信義. TM光固化脫敏涂料的臨床療效和作用機理研究[J]. 口腔材料器械雜志, 2001,10(4):18083.
[5]樊明文. 牙體牙髓病學[M]. 2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3:134.
[6]洪法廉. 各類粘結劑與牙齒粘結機理的紅外光譜分析[J].實用口腔醫學雜志, 1991,7(1):45.
[7]蔣繼英. 可見光固化牙本質粘結劑[J]. 實用口腔醫學雜志, 1991,7(4):236.
[8]韓吉書. 多功能牙科粘結劑治療牙齒敏感癥的臨床療效及掃描電鏡觀察[J]. 實用口腔醫學雜志, 2000,14(10):36.
[9]鄭志強. 極固寧脫敏劑對牙本質的影響的掃描電鏡觀察[J]. 福建醫科大學學報, 2005,39(4):410.
[10]王紅原,陳朔,謝建云,等. 新型脫敏劑極固寧的臨床療效觀察及實驗室研究[J]. 現代口腔醫學雜志, 2002,16(6):519521.
[11]Orehardson R,Gangarosa LP Sr,Holland G R, et al. Dentine hypersensitivityinto the 21st Century[J]. Archives of oral biology, 1994:9(Supp1):113l19.
[12]趙三軍,陳吉華. 自酸蝕粘結劑牙本質粘結界面未封閉結構觀察[J]. 口腔醫學, 2009,29(1):2326.

下一篇:乳牙錯牙合畸形的病因學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