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屆“醫博會”花開成都,數百項最新醫療技術或產品集中亮相角逐醫療技術創新
10月18日,在成都世紀城國際會展中心舉辦的以“創新科技 智領醫療”為主題的第68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秋季)博覽會、第15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設計與制造技術(秋季)展覽會(并稱“醫博會”)上,一家企業正通過視頻介紹新型遠程會診系統。醫博會主辦方、國藥勵展的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本次展會有來自全球20多個國家的2500余家企業參展,數百項最新醫療技術或產品集中亮相。
秀展臺、推技術
近幾年,我國醫療器械年產值保持20%的高速增長,新型醫療器械層出不窮。
在本屆醫博會上,數千家企業爭先恐后地秀展臺、推技術,展出內容涵蓋了醫療影像、體外診斷、急救、康復護理以及醫療信息技術、外包服務等領域的上萬種產品。美國、英國、德國、韓國等15個國家分別組團參展,新華醫療、邁瑞、東軟、華潤醫療、魚躍、安科、GE、美敦力、西門子等醫療行業知名企業悉數參展。
醫博會已經成為向全行業呈現國內外醫療器械領域最新技術成果的一個“云”平臺。在本屆展會上,新品發布令人目不睱接,如華潤醫療推出了i_Magenate 1.5特斯拉醫用超導磁共振成像系統,邁瑞公司推出了“綠精靈”DigiEye380醫用X線攝影系統,飛利浦推出了MX 4000Dual雙層螺旋CT,銳珂推出了無線DR X家族新產品……據主辦方統計,本屆醫博會推介的最新醫療器械技術或產品達600項左右。
探討基層需求
近年來,在“保基本、強基層”衛生政策的引導下,我國對基礎醫療設施的投入不斷加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醫療服務能力顯著增強。
衛生部門統計資料顯示,截至2011年底,全國2003個縣(縣級市)共設有縣級醫院10337所,縣級婦幼保健機構1994所,縣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212所,縣級衛生監督所1957所。全國3.33萬個鄉鎮共設有3.7萬個鄉鎮衛生院,床位102.6萬張。2011年,全國總診療人次達62.7億人次,其中醫院占36%,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占60.8%,其他醫療機構占3.2%。與上一年比較,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人次增加了2.0億人次。其中,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門診量達14.1億人次,比上一年增加了0.5億人次。
顯而易見,基層醫療市場尤其是農村醫療市場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機遇。19日,醫博會專門舉辦了“基層醫療創新高峰論壇”,影像診斷專家、基層醫療機構負責人以及企業代表共100余位業內人士共同探討在新醫改的推動下,如何通過創新技術更好地服務于基層醫患。
“價格合理、結構緊湊、方便易用,是基層醫療機構對醫療器械產品的主要訴求。”來自一家日資企業的參展代表認為,“具有
便捷性、高成像品質、性能穩定等特點的影像產品才能贏得基層醫療機構的認可”。
一位跨國企業的醫學工程師向與會人員介紹了基于高端數據處理技術和便捷的網絡傳輸技術的超聲遠程醫療系統及新型心電管理系統。他表示,遠程診斷系統可顯著降低基層診療的門檻,幫助更多社區及鄉鎮的患者得到專業、及時的診療。作為對傳統分銷渠道強有力的補充,他所在的企業已經建立了由500名銷售人員、工程師和技術人員等組成的基層醫療團隊,深入基層市場,提供靈活、快捷的服務。
“中國基層醫療市場有偏遠、技術設備落后、人才資源匱乏等特點,僅通過產品、技術創新提高硬件設備水平遠遠不夠,提升'軟實力’是實現基層醫療可持續發展的重中之重。”一家美國企業的負責人認為,企業通過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培訓,搭建企業與廣大基層醫院互相學習、溝通的平臺,可從中得到產品使用的反饋意見,促進企業不斷完善產品,進一步契合市場和客戶的發展需求,幫助基層醫療服務水平持續提高。
業內專家還強調,協同創新是一種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研發模式。在產品研發初期便邀請基層醫療人員、技術專家等共同開展市場研究、設計創新方案、測試新技術和新產品,以及開展應用培訓等深度合作,動態地響應客戶反饋,不斷優化醫療產品和解決方案的設計,才能使產品和解決方案切實符合基層醫療機構的實際應用需求,讓廣大基層患者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