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醫療需增強安全性和穩定性才能應用于臨床
近兩年,移動醫療順勢而發取得良好的成績。這將對傳統醫療行業產生實質性的沖擊,改變現有的醫療健康服務模式。當前,國內移動醫療還處于起步階段,雖有一定的發展,總體上還在布局時期,盈利模式尚未清晰,主要還是運作方式探索,離真正的盈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移動醫療領域已經有很多公司做了先行實踐,并對其商業模式進行了一定的嘗試和探索。
國內移動醫療的先行者
國內較主流的移動醫療產品有:"全科醫生"面向基層醫務工作者的應用,它跟普通用戶建立契約關系,并由當地衛生局和政府付費。其服務主要有二:醫療全科的專業知識和信息;各類基于藥劑的換算和評估工具;"5U家庭醫生"提供私人家庭醫生服務,較前衛和高端。其針對重視個人和家庭成員健康管理的中高收入人群,為他們引入私人家庭醫生,提供專業的健康醫療咨詢、預約及治療服務,從中收取費用。
移動應用"快速問醫生"提供醫患問答平臺,其特點是醫生對問題的回答很快,用戶可以通過它隨時向醫生進行免費咨詢,通常數分鐘內詢問者即可獲得答案。
移動醫療面臨的挑戰
雖然移動醫療是大勢所趨,但當前國內的實際情況決定了移動醫療的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首先,移動醫療是整個國家社會醫療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其發展受制于社會醫療體系的現狀。醫改尚未深化到位,醫療資源不足、配置不合理、看病難、貴等問題突出,醫療體制不改革到位,整個移動醫療發展起來將會困難重重。在國外,讓政府、保險公司購買相應的醫療服務都已經相當普遍。但在國內讓用戶付費卻困難重重。
其次,移動醫療行業人才也嚴重缺乏。一方面,國內很多醫生沒有在心理上接受移動醫療。醫生們長期的工作習慣不容易改變和顛覆。因此,醫生們的習慣也是移動醫療發展的一個瓶頸。如何讓他們欣然擁抱移動醫療,這是一個問題。另一方面,由于專業門檻高,我國的醫生行業壓力大,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行業限制多,導致能夠發展起來的移動醫療領域的醫生少之又少,專業的移動醫療領域人才,成為移動醫療的急需。
第三,醫療一直是國家重點監管行業,進入醫療尤其是新興的移動醫療領域政策風險和監管風險較大。而很多移動醫療的應用是讓患者自己診斷疾病,這存在著相當大的風險,一旦誤診后果極為嚴重,因此,國家勢必會加強對移動醫療的管理力度。許多做外貿醫療的企業已經做得很不錯了,但由于忌憚監管政策一直未真正發力國內市場。嚴格加強對醫藥行業的監管是必要的,但如何在管理和發展活力、空間之間找到一種合理的平衡需要智慧。
另外,醫療機構的信息系統需要穩定和安全,而移動互聯網在這兩點上還有很大的差距。衛生醫療機構對引入移動醫療系統還顧慮重重,仍處于觀望狀態。移動醫療要想大規模地應用于臨床一線,還需要增強其安全性和穩定性。
因此,中國的移動醫療健康領域的從業者只能在醫院墻外小心發展,奮力掘金。這些從業者們對行業的未來充滿著期待,也充滿著擔憂:移動醫療之困,困于專業門檻,困于發展模式,困于監管之手,困于行業脈搏的的微弱和不可預知。移動醫療需要在風浪中努力修正航線,才能穩妥的發展。

相關閱讀
- 美敦力在中國尋找移動醫療新機會2016-05-31
- 到2019年,醫療器械行業面臨的6項大概率事件2016-02-24
- 進口替代成為中國醫療器械市場新趨勢2015-07-28
- 今年全球高級患者監測設備市值達314億美元2015-07-20
- 移動醫療再現億元級融資2015-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