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持續給力 醫療信息化前景可期
8月20日,衛生部發布了《健康中國2020戰略研究報告》, 在醫療信息化方面,衛生部將推出611億元預算的全民電子健康系統工程,包括大型綜合醫院信息化系統的標準化建設、建立全民電子健康檔案和區域性醫療信息化平臺三項工作。
1. 政策持續給力,醫療信息化前景可期
據中國廣播網報道,本次衛生部發布的《健康中國2020戰略研究報告》包括七大專項,具體包括基層醫療體系建設、心理疾病防治體系建設、基于網絡體系的全民電子健康系統建設、慢性病及重大疾病的預防,以及大力發展民族健康產業等,資金總規模將達4000億元左右。 其中在醫療信息化方面,衛生部將推出全民電子健康系統工程,預算達到611億元,超過總投資規模的1/7。該工程是歷年來政府在醫療信息化試點工作中預算最多的一個工程,考慮到地方配套資金和中央撥款比例可能超過1:1,全民電子健康系統工程總投資規模有望超過1000億元。實際上,1000億元的投資資金還不足以完成區域醫療信息系統建設。參照國外的數據,英國投入120億英鎊都未能完成全國的電子病歷系統,我國區域醫療信息系統建設整體投資規模將遠遠超過1000億元。 作為“智慧城市”的組成部分,醫療信息化在提高診療效率,降低病人看病成本等方面具有顯著作用,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近年來政府政策頻出,支持力度也不斷加強。“新醫改方案”把醫療信息化列入了“四梁八柱”架構的八柱之一。2011年3月,衛生部又專門頒發衛生信息化“十二五”規劃, 初步確定我國衛生信息化建設路線圖,簡稱“3521工程”,即建設國家級、省級和地市級三級衛生信息平臺,加強公共衛生、醫療服務、新農合、基本藥物制度、綜合管理5項業務應用,建設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2個基礎數據庫和1個醫療衛生信息專用網絡建設。
政策的持續支持以及醫院IT 應用意識的加強,顯著帶動了醫療信息化行業快速發展。據IDC 的數據,2011年我國醫療行業IT 花費是146.3 億元,同比增長28.9%,增速比2010 年提升了3 個百分點。IDC 預測2016年我國醫療行業IT 花費市場規模將達339.9 億元,2011 至2016 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18.4%。而據計世資訊預測,2012 年中國醫衛行業的IT 投資規模約為190 億元人民幣,較2011 年同比增長25.5%。
2. 區域醫療建設速度有望加快
本次,衛生部推出的“全民電子健康系統工程”包括大型綜合醫院信息化系統的標準化建設、建立全民電子健康檔案和區域性醫療信息化平臺三項工作。其中“十二五”期間,國家將選擇部分省份投入經費先行試點,開展信息化統一標準、組織編寫健康檔案標準等工作,隨后逐步向全國推行。
目前,我國的醫療信息化總體還處于臨床信息化建設階段,經過包括公立醫院改革國家聯系試點城市信息系統建設項目、縣醫院能力建設在內的多個試點項目推動,包括PACS 系統、RIS 系統、手術麻醉信息系統、臨床路徑應用系統等臨床信息化系統的建設比例有所提升,為區域醫療信息系統建設提供了前提條件。
大型綜合醫院信息化系統的標準化建設將建立統一的接口,便于建立全民電子健康檔案和區域性醫療信息化平臺,從技術層面推動區域醫療信息化系統建設。
此次衛生部發布的電子健康系統工程預算將更多用于區域性醫療信息化平臺建設項目,有望在前期17 個城市區域醫療建設試點的基礎上擴大試點規模,從資金層面刺激區域醫療建設項目加快建設速度。
3. 統一信息化標準市場集中度有望提升
系統建設標準不統一是醫療信息化建設的一大障礙,由于標準不統一,市場上產品良莠不齊,區域性特點明顯,行業集中度處于較低水平。據IDC 數據,2011 年醫療行業IT 花費是146.3 億元。而我國最大的醫療信息化廠商東軟集團,市場份額也不超過5%(調研數據,2011 年東軟集團醫療IT 板塊收入4 億元左右),市場極度分散。
衛生部前期已經推出了電子病歷標準,未來衛生部還將逐步開展信息化統一標準,組織編寫健康檔案標準等工作。醫療信息系統標準將逐步統一,市場將逐步規范。醫療信息化標準的統一,一方面將提升行業準入門檻;另一方面,將幫助技術實力強大的企業,快速推廣標準化程度較高的產品,提升市場份額。而技術水平較高的企業如萬達信息、東軟集團、東華軟件、衛寧軟件等有望參與行業標準編寫,提升品牌知名度,帶動公司業績增長。

相關閱讀
- 評論:醫院信息化不能動輒推倒重來2014-04-30
- 大數據構建各地醫療機構競爭新格局2014-04-09
- 醫療信息化企業面臨的六大誘惑2012-01-05
- “十二五”期間醫療信息化規模約800億2011-11-30
- 信息化如何為醫改“加足馬力”201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