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信息化企業面臨的六大誘惑
隨著2009年新醫改的啟動,以及“十二五”對醫療行業及醫療信息化規劃的大力支持,全國各地醫療信息化熱情不斷高漲,而該子行業的公司也深受資本追捧,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最好時機。
一方面是眾多跨國公司紛紛進入,他們具有成熟的信息技術和管理優勢;另一方面是本土競爭者快速涌現,通過本地化的競爭策略搶占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除了傳統的IT公司(如微軟、IBM、聯想)之外,其他已進入醫療信息化領域市場的還包括醫療設備公司(如GE、Philips、Siemens、萬東醫療)、醫藥公司、以及醫院管理服務公司,同時也包括通訊、互聯網、傳媒、以及在各細分領域的創新型公司。
角鹿之道
行業的發展從來不缺資本的追逐,既有行業巨頭IBM打造“智慧醫療”,亦有創新的小公司僅僅是開發了一個iPhone的個人健康軟件;既有專業的醫療信息化公司縱向整合,亦有原本不相關的其他公司快速切入這一領域;中國醫療信息化行業出現了“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場面。
單純的投融資事件在國內以深圳新元素為一例代表,其在2010年獲得8000萬元融資,2011年又進行了新一輪的融資,公司定位于醫療信息化的無線技術與遠程醫療。在與醫療影像相關的融資比較引人注意的還有奧泰醫療,其之前曾獲江蘇高投、SIG等多家投資機構的投資,在2011年初則又獲得包括鼎暉在內的機構注資,定位于MRI的研發與生產(早前這一領域還包括深創投注資的中科美倫和賽富基金投資的德潤特數字影像,都是與醫療信息化相關的影像設備領域),此外亦有其他多個側重在不同細分領域的信息化公司分別獲得風投的投資。
而自2011年以來的并購市場亦有活躍表現,2011年1月,東軟集團以1.14億元收購醫療行業ERP廠商望??敌诺?3.14%股權成為中國醫療信息化領域數額最大的一筆并購案;同時,國內其他廠商如用友軟件、東華軟件、甚至包括國藥、復星集團等也在布局物色醫療信息化。此外,一直覬覦醫療信息化市場的Dell在中國則尚無大規模并購發生(2009年,Dell以39億美元收購PerotSystems,成為全球最大的醫療IT服務公司;2009年還收購了畢博中國咨詢)。
上市方面:2011年7月,二度沖會的上海金仕達衛寧終于頑強上市,其定位于中國專業醫療信息化解決方案供應商。同年10月,深圳和佳股份亦上市成功,其主要產品為X線相關和影像學設備及腫瘤治療設備,與醫療信息化間接相關行業。
望“e”止渴
個性化醫療、一體化醫療等成為熱點,而這都將高度依賴于系統的信息化基礎。在醫療信息化的整個進程中,用戶需求將決定產品的市場定位,同時企業的創新動力也將顯著提高,在巨大潛在市場的誘惑下,國內醫療信息化存在很大的想像空間。
機會一:傳統IT廠商(軟件、硬件服務提供商等),目前國內醫療信息化的投資大約是硬件占60%,軟件30%,而服務僅約占10%左右,與發達國家存在相當差距。HIS系統由于開發較早,目前市場已呈現“多、散、亂”的惡性價格競爭局面,除了較大企業整合競爭者,只有開發出有特色產品的公司才會取得較好發展,如銀江電子其推出的無線醫護和病患管理系統表現搶眼。而技術壁壘相對較高的PACS、以及專注麻醉信息系統等細分領域,則已開始出現成長較快的企業,如北京麥迪斯頓公司的麻醉臨床信息系統和重癥監護臨床信息系統,通過對數字化手術室和數字化病區的建設,使醫生能夠更專心于手術本身和對患者相關數據加以分析和支持治療。由于政府在基層和社區信息化的大量投入承諾,相關硬件及配件服務商仍然有較大成長空間,特別是涉及到遠程醫療(會診、治療、服務等)、數據傳輸等醫療業務還需大量設備支持。
機會二:醫療設備和制藥公司,完善的醫療信息(包括用藥和檢查信息等)有助于加快藥物和設備的研發,也可以提高和完善診療的質量。與影像有關的醫療信息系統具有獨特的門檻,包括CT、MRI、X線以及超聲等影響設備為主的醫療設備廠商,一旦擁有高質量、易處理(與PACS系統融洽等)、可升級等優勢的新型產品使患者能更低的成本獲得更好的服務,將具有強大的競爭力。而新藥開發相關的信息化服務在國內才剛剛開始,一些針對臨床試驗項目管理系統等領域的數據和處理平臺的信息化公司將有較好機會。
機會三:運營管理,醫療服務運營管理的核心在于對醫療流程的重組、設計和管理的能力。信息化對于運營能力的提高將是最能直接體現效率的環節。2004年美國FDA頒布《藥品和血液制品的條形碼要求》,用于保證藥品安全,強制條形碼等應用于藥品和建立藥品的信息化追蹤系統取得良好成效。國內目前也已出現該類公司,如北京嘉華通軟公司推出的全過程物流追溯解決方案在藥品領域的成功應用。而北京望??敌殴?現已被東軟集團收購)研發的醫院綜合運營管理系統亦是非常具有特色的產品。
機會四:醫療保險,電子病歷和健康檔案普及率的提高有助于降低醫療服務的成本,同時整體服務效率、質量和管理也將大大改善,醫療保險公司將受益匪淺。特別是結合新業務與新的增值服務如高端健康管理、私人醫生、醫療救援等保險公司,亦可結合其原有的大量客戶基數進行業務橫向縱向大拓展。如平安保險自建醫院,已將觸角伸向醫院領域投資,以圖熟悉和掌握終端信息資源。
機會五:互聯網及新的商業模式,將互聯網、3G技術、物聯網、云計算等新技術引入到醫療信息,關注于個體化和一體化治療領域、具有新的商業模式的公司在近些年已逐漸開始出現,其中不乏較為成功者。類似于國外已經廣泛應用的電子患者日志系統,利用簡易的手機/腕表等設備記錄患者每天24小時心率、心電圖等技術也已在國內開始出現。北京中衛萊康倡導的遠程監測技術應用于慢性糖尿病、高血壓等領域的檢測以及睡眠呼吸管理等手段可提供長期和完整的個人信息庫,為慢性病治療提供了長期的管理系統。深圳新元素公司也已推出獨有的基于數據采集技術、移動通信技術的無線遠程健康監護平臺和基于無線移動技術的院內信息化平臺,業務快速發展。其他基于互聯網、手機等媒介的醫療信息化將是最有創意的發展領域,如針對iPhone的平臺目前就有許多信息化小軟件和相關應用,而近期醫生預約網站ZacDoc的巨額融資也是一明證。
機會六:數據挖掘和其他,數據挖掘主要針對規范患者的管理及其治療過程中所采集的數據,使患者與醫生之間,不同醫生之間以及不同醫院之間對病人病情有一個統一的理解和方便診治的專業數據庫,目前在科研領域應用較多。如澳大利亞國家糖尿病數據集,是國家糖尿病數據工作組開發的一組數據項,目的是確保糖尿病人有自己疾病的常規數據,包括病清的危險因素,當前管理情況,治療效果以及并發癥常規監測等。除此之外,還有美國護理管理數據集、急救醫療數據集等,而國內目前相對還較少。隨著信息化的深入發展,和無處不在的醫療服務,數據挖掘將成為醫院的日常工作,針對數據為主要內容的公司亦可有較好發展,這也可以參考生物信息、基因芯片、基因測序領域的發展經歷。另外,在醫療信息的系統安全、跨地區和跨部門的信息交互應用等多方面也會有不少機會。

相關閱讀
- 輝煌“十二五”:我國醫療衛生事業成就巨大2015-10-15
- 政府醫療投入并未減輕個人負擔2014-12-12
- 醫療器械創新迎來最佳時期2014-10-23
- 中國醫療器械融資租賃業務分析及前景預測2014-09-17
- 評論:醫院信息化不能動輒推倒重來2014-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