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醫院回款大提速
直接結算+即時結算,藥械回款難題迎來新解法。
01
藥械回款周期大幅壓縮
醫保直接結算加速推進
近日,福建醫保局開展在線訪談,介紹“福建創新藥械貨款醫保直接結算機制”的落地成果與后續規劃。
福建省醫療保障監測和電子結算中心副主任楊勇鵬表示,福建實行藥械貨款醫保直接結算以來,貨款結算周期從平均6到8個月降為23個工作日。
2017年至今,福建全省累計結算企業藥品貨款1803.97億元;結算集采醫用耗材貨款141.33億元,惠及584家醫藥企業。據省內某個龍頭企業的測算,通過醫保直接結算每年可降低直接成本約600萬元。
國家醫保局近日發文指出,下一步,國家醫保局將在更大范圍推進醫保基金對藥品耗材企業的直接結算,幫助企業減輕資金成本。
除福建外,山東、江西、廣西等多地也均依托直接結算將藥械回款周期壓縮到30天之內。隨著相關能效被實踐驗證,直接結算的覆蓋范圍也在持續擴圍。
現階段福建省藥械貨款醫保直接結算范圍包括公立醫院采購的所有藥品(不含中藥飲片)和集采耗材。隨著國家、省際、省級聯盟耗材集采工作的不斷推進,同步將新集采的耗材中選品種納入結算范圍,目前已經覆蓋40類。據楊勇鵬介紹,下一步福建將在此基礎上,結合實際情況適時推進將非集采耗材納入結算范圍。
據悉,福建部分地市試點將全量醫用耗材貨款納入結算范圍;海南也將其文昌市轄區內定點公立醫療機構非集中采購的藥品、醫用耗材納入直接結算范圍;山東、湖南的文件也透露出直接結算向非集采藥品/耗材延展的信號。
基于醫保直接結算機制,藥械企業的資金流增加、準備金減少,供應企業及其上游企業均能收益,上述紅利釋放了成本空間,在促進藥品耗材采購價格下降的同時,還將激發了基層藥械配送活力。
02
資金支持前置、清理應付未付
醫院回款能力迎來躍升
目前藥械行業回款難問題仍較為嚴峻,根據商務部《2023年藥品流通行業運行統計分析報告》,醫療機構應收賬款回款天數平均152天,比2022年增長2天。
醫保同企業直接結算模式能明顯提高貨款回籠效率,但只要部分醫療機構資金鏈緊張的難題不被解決,藥械回款難就無法完全破除。
優化醫保支付機制是2025年醫保工作的重點之一,國家醫保局在全國醫療保障工作會議上表示,推動醫保與定點醫藥機構即時結算。
近期安徽醫保局發文,安徽省率先對定點醫藥機構住院費用醫保基金補償結算實行即時結算改革新模式,從1月1日起醫院每天就能按60%比例收到昨天發生的住院費用醫保補償部分基金。
截至2025年1月3日17時,安徽省16個市均開通即時結算業務,已有102家定點醫療機構接入醫保基金即時結算系統。
基于該模式,醫療機構的運營壓力將得到明顯緩解。除了結算優化外,針對醫療機構的資金撥付改革也在同步跟進。
去年11月,國家醫保局辦公室、財政部辦公廳發布《關于做好醫保基金預付工作的通知》(簡稱《通知》),提出醫保部門預先支付一定額度的醫保基金,用于緩解定點醫療機構資金運行壓力,規定的使用場景中就包括“藥品和醫用耗材采購等醫療費用周轉支出”。
根據《通知》,定點醫療機構于每年度1月上旬自愿向統籌地區醫保部門申請預付金,原則上于每年第一季度結束前按規定向定點醫療機構撥付預付金。
據公開報道,2024年以來湖北省預付醫保基金共計15.06億元,惠及1200余家定點醫療機構;陜西醫保已為137家定點醫療機構撥付11.46億元預付金。
此外,去年7月發布的DRG/DIP2.0方案中,強調提升醫保基金結算清算水平,其中包括全面清理醫保應付未付費用,醫療機構的資金周轉壓力將同步得到緩解。
基于撥付、結算等環節改革,“三醫”將走向高效協同,藥械回款難問題有望迎來實質性解決。
【來源:賽柏藍器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