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并購潮涌 244起公告涉及金額600億元
一上市藥企董事長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在醫保嚴格控費的情況下,一些產品線沒有優勢的藥企面臨較大的沖擊,業績將有較大幅度的下滑,在退市制度日趨嚴格的市場環境下,并購對這些醫藥上市公司不失為外生性發展的重要途徑。
醫藥行業自2014年起并購整合持續活躍。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完全統計,去年至今,滬深兩地醫藥類上市公司已公布董事會預案或簽署并購轉讓協議公告共有244起,涉及金額近600億元。
業內人士認為,這是受新醫改和國家相關產業政策驅動,包括證監會也在政策層面支持企業兼并重組后整合資源,并帶來眾多投資機會;另外,今年新版GMP認證期限將至,將有上千家藥企因不能獲得該認證而關閉,這其中不乏優質企業,將成為上市藥企最好的并購標的。
上市藥企并購潮涌
根據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統計,從2010年到2014年,中國醫藥市場規模從6750億元增長至2014年的12413億元,其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6.5%。市場預估,今年中國將有望成為全球第二大醫藥市場。
在醫藥市場快速增長下,藥企并購整合持續活躍。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根據兩市上市公司公告及公開信息不完全統計,從2014年起截至2015年5月25日,目前已有244起并購案,涉及金額600億元,約每個交易有一起并購公告公示。
其中,醫療器械領域的并購最為火熱,相關上市公司也得到資本市場追捧。華潤系的萬東醫療被魚躍醫療(002223.SZ)接盤后,在二級市場曾實現了多個連續漲停。另外,一些與醫藥不相關的科技、地產等公司也加入并購潮中。去年7月宜華地產收購眾安康開始涉足醫療,并于今年改名為宜華健康(000150.SZ)。
之所以出現上市藥企并購潮涌現象,華泰證券研究員胡驥分析指出,巨大的估值差距吸引上市公司和被并購企業積極參與并購,以實現資產證券化。據了解,目前各細分行業一級市場估值集中在10-20倍,二級市場對應估值通常在20-80倍之間,醫療器械和醫療服務行業估值持續在50倍以上。二級市場估值是一級市場的2-5倍。
在2014年藥企并購潮起的背后,還有相關政策的支持。一位有著多年并購經驗的業內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去年3月,國務院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優化企業兼并重組市場環境的意見》,就提出簡化審批程序、發展并購貸款、重用資本市場等意見。
而今年是新版GMP的大限之年,也推動了并購潮的進展。據國家藥監局公布的數據,目前我國醫藥企業接近5000家,同業競爭激烈,為提高行業整合及提高藥品質量,國家藥監局實施新版GMP提高行業準入門檻,據業內人士分析,今年將有上千家藥企因不能獲得新版GMP認證而關閉,其中不乏優質企業。這將成為上市藥企最好的并購標的。
東方證券研究顯示,中國6000多家制藥企業中,其中70%以上的企業營收不足5000萬元,近20%企業處于虧損狀態。若按照新版GMP投入300億元-500億元技改花費測算,平均每家醫藥企業將投入600萬元-1000萬元,改造費用將付出中小企業2-3年的經營利潤。
“因為中國藥品審批程序慢,新藥的研發成本較高,很多藥企便會選擇進行并購,這是一種方便快捷的途徑。”一上市藥企董事長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
該人士還指出,在醫保嚴格控費的情況下,一些產品線沒有優勢的藥企面臨較大的沖擊,業績將有較大幅度的下滑,在退市制度日趨嚴格的市場環境下,并購對這些醫藥上市公司不失為外生性發展的重要途徑。
據了解,因受藥價調整、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影響,上市藥企在整體保持向上增勢的同時,增速卻在放緩。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平均12%的利潤增幅,遠低于高速發展期20%以上增幅。
并購基金扎堆成立
并購潮中,多家上市公司通過設立投資基金,也是醫藥行業并購空前活躍的重要因素之一。北京鼎臣醫藥咨詢負責人史立臣認為,藥企設立基金參與并購背后,實際是為搶奪市場份額進行擴展準備。
公開資料顯示,去年迄今參與設立并購基金的藥企有北大醫藥(000788.SZ)、陽普醫療(300030.SZ)、上海凱寶(300039.SZ)、太龍藥業(600222.SH)、片仔癀(600436.SH)等多家藥企,資金規模均超過1億元。
有著多年并購經驗的業內人士分析指出,藥企成立并購基金主要有以下目標:為了向下游延伸,實現從制造到醫療服務全覆蓋;對醫藥企業的橫向并購,以此拓展企業的產品線;為了消除競爭實現的并購。
據了解,目前A股上市公司設立產業并購基金,除了以自有資金設立外,一般都與機構進行合作,如與券商聯合設立并購基金,或者聯手PE設立并購基金,另外則與銀行聯手成立。
“實際上,一般藥企并不善做資本運作,跟機構合作,可以提高自身融資能力,機構因為信息面較廣,也可以幫助藥企更好地找到優質標的。”上述分析人士表示。
如2014年9月28日北大醫藥公告稱,北大擬與北大醫療產業基金、德同資本等共同投資成立產業并購投資基金,基金規模為5億至7億元。該產業并購投資基金的設立體現了北大醫藥未來不斷加碼優質醫療和醫藥項目并購的戰略。
據資料顯示,德同資本是國內一流的私募股權投資管理人,目前管理資產約100億元,私募股權基金十余只,涉及醫療健康、移動互聯、節能環保及消費連鎖等多個領域。
北大醫藥一位內部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該并購基金的投資方向是作為北大醫藥實施醫藥、醫療產業升級戰略的平臺,對于產品結構優化及提高起著重要作用,也有助于推動公司并購整合醫藥和醫療服務優質資產。“目前的一些項目也正在開展中。”他說。
一些非醫藥企業也進行跨界設立并購基金,擬進軍醫療產業領域。人民網5月22日晚間發布公告,下屬三級子公司人民網(北京)新興產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與興源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擬共同發起設立產業并購基金,并于近期簽署了框架協議,總規模預計30億元,首期不低于4億元。公司表示,基金將在環保產品生產及醫療產業等領域進行重點項目的投資。

相關閱讀
- 4052種耗材,全國最低價公布(附名單)2020-01-14
- 391億元醫藥海外收購案初定 上海萊士今復牌2018-12-10
- 藥企“聯姻”醫院成投資新風口2018-08-22
- 上海電氣 參與設立醫療器械并購基金2018-06-27
- 2017年上半年醫療器械行業10大并購案2017-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