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手術首次實現鼻子“再生”
發布時間:2014/4/22 11:03:20
該團隊通過革命性的技術,用取自患者自身鼻中隔的細胞重建了患者的鼻子。術后一年所有接受重建的患者都很滿意重建鼻子的呼吸能力,同時也對鼻子的外形表示滿意,所有患者均無副反應報告。
鼻子是最常見發生皮膚癌的部位,因為其暴露于日光之下。外科醫生通常用鼻中隔、耳或肋骨的軟骨用于因癌癥切除鼻子的功能性重建。但這是痛苦和侵入性的手術過程,同時伴有切除部分的并發癥。
瑞士研究人員嘗試從每位患者的鼻中隔提取軟骨細胞。在利用生長因子培育擴增細胞兩周后,將其種植于膠原膜上。膠原膜作為軟骨細胞的框架,新組織在實驗室內再進行兩周的培育。傳代的軟骨細胞是其原始生物活體大小的40倍。
按照缺損的部位塑形后即可以進行培育組織的移植。該成果發表在《柳葉刀》雜志上。
瑞士巴塞爾大學Ivan Martin教授說:“按照目前的外科學標準,這款工程學軟骨有很好的兼容性。新技術能讓人體更好地接受新組織,同時改善鼻子的穩定性和功能。”
他同時表示,該項突破讓人們找到一個用工程學軟骨重建面部的新方式,比如重建整個鼻子、眉弓和耳朵。
不過要將該技術作為常規的臨床手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要求嚴格的更大規模的隊列研究才行。而且商業模型和生產范式的發展才是成本效益的保證。

相關閱讀
- 掃描衛星新技術:可用于檢測皮膚癌2015-03-18
- 芬蘭高光譜相機數秒探測皮膚癌2014-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