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醫療器械企業及協會共同呼吁:醫療耗材價格制定應科學合理
6月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消息稱,為加強藥品、醫療器械產品注冊收費管理,規范注冊收費行為,保障注冊申請人的合法權益,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日前印發通知,明確了藥品、醫療器械產品注冊收費標準。
這是國務院簡政放權、促進形成醫療器械統一市場的重要一環,也是民營醫療器械市場主體內心的期盼。
醫療器械企業:
不公平市場最終受損害的是老百姓
醫療耗材具有價格低、使用頻率高、影響面廣的特點,因此,它在醫療市場中并不是投資人最青睞的品種。
不過,記者在浙江采訪時發現,從事醫療耗材研發、生產的企業中,不少竟然已經堅守了20年以上。比如,浙江靈洋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創辦于1987年,德清縣新德意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成立于1986年,浙江華福醫用器材有限公司1983年就成立了……
最近一兩年,這些市場老兵過得并不容易。一方面,人員工資、融資成本、物流費用、社保費率持續上漲,企業成本壓力越來越大。另一方面,在本省內面對外來者的競爭時,竟然會遇到畸形的價格壓力。
浙江省醫療器械行業協會2014年11月28日提交的一份統計報告顯示,以不同企業的1ml國產普通注射器為例,最高中標價與最低中標價相差127.4%;20ml國產普通注射器和配藥用注射器,最高價與最低價差比分別達到77.9%和54.5%。對于使用同樣的產品原料、執行基本同樣的生產工藝、重量基本相同的塑料低值耗品來說是不可思議的。而且,浙江企業的中標價格普遍低于外省企業的中標價格。
浙江玉升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董事長錢云周說,價格差距懸殊,浙江本土大部分醫用耗材企業實際已經是在虧本運行。而價格提不上來的根本癥結之一是,招標規則的基礎是“歷史最低銷售價”。
浙江靈洋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總經理胡軍飛補充說,根據當前的最低銷售價采集及認定規則,最低銷售價最遠采集到距離本次招標近三年時間。以浙江省內杭州、溫州、金華、衢州、湖州地方集中招標為例,在此數據采集期的供貨價還要去追溯到前四個年度的地方集中招標,而上述幾個地區當年的招標文件中報價條款幾乎都有“不得高于近兩年的供貨價”或“不得高于上期中標價”等限制條款,這就意味著當時的報價可能是更早兩年的價格水平。依此推理,2013年的投標報價就要以6-7年前的報價作為報價基礎,這個顯然是不合理的。
德清縣新德意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新民說,自2013年招標開始執行,浙江省內企業按合同供貨的企業就已經出現嚴重虧損:企業每向采購單位供一箱輸液器、注射器,不但生產成本得不到補償,還要貼上人民幣幾十甚至上百元。不供就要面臨停產歇業,背上違反招標合同的污名。
浙江華福醫用器材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維文則提到了另一個問題:創新產品入市難。“創新產品無論在材質還是工藝上,都會額外增加成本。”王維文說,一些在省外賣得很好的創新耗材產品,在本省卻進不了采購市場,非常可惜。
在浙江康康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董事長蘇為祥看來,競爭規則不公平,不僅是“可惜”的問題,更是對老百姓健康的極大威脅。“現在全省統一招標之后,還出現了二次招標、補標、跟標等現象。那第一次招標的嚴肅性在哪?”蘇為祥說,招標價格混亂、招標過程不嚴肅,只會讓正規企業逐漸遠離這個市場,不良后果會逐漸顯露出來,到那時,可能真會出大事了。
醫療器械協會:
不科學的做法要盡快改變
浙江不僅是民營經濟大省,也是醫療器械產業大省,還是醫療器械監管模范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醫療器械發展,藥監局的監管在全國也排在前列,多次受表揚。”浙江省醫療器械行業協會黑振海會長在接受采訪時說。
問題也是客觀存在的。關于企業反映強烈的招投標歷史最低價,黑振海認為,無論是提法還是做法,都不科學。
黑振海為自己的觀點,提出三個根據。
第一個理由是它比較機械和簡單。醫療器械產業和產品關系到民生,關系到政府信譽,關系到企業的發展,這是很復雜的過程,有內在客觀的發展規律。用這么一句話就概括了,是把復雜問題簡單化了!
“第二個理由,這是計劃經濟的產物,與市場經濟的要求相悖。”黑振海認為,應該用市場規律的杠桿和政府的正確引導來發展市場。現在的問題是,經濟行為變成了政府行為。
第三個理由是,實踐中形成了客觀上的不公平競爭。“它沒有區分省內和省內的客觀實際,形成了省內、省外客觀上的不公平。”黑振海說,比如,由于浙江監管標準和實踐高于許多外部省份,浙江省內企業的管理成本要遠高于外省,用的設備和材料也有區別。另外,浙江省內的企業,可能在2010年有銷售,就存在最低價,但外省企業可能在2010年沒有在浙江省銷售,這時的最低價怎么把握?
“不科學的行為,引起了不少不良后果。”黑振海分析說,最明顯的是不少省內企業要虧損生產。第二個是限制了產業發展。一方面是企業虧損,研發投入就很難跟上。另一方面是,新產品研發出來,在現有條件下也很難中標。第三個后果是加大了整體的矛盾。
有分析,當然也有建議。黑振海認為,客觀的提法應該是把握合理價格,而不叫最低價格。
怎么把握合理價格?黑振海認為,首先要抽樣調查,摸清底數,掌握企業的基本情況。“比如說成本、利潤,到底是怎么回事兒,企業是大把賺錢呢,還是維持現狀?或者是在一個合理的區間生產經營?”
其次,黑振海建議,制定同類同級產品價格規范。“比如,同樣的產品,同樣的質量,同樣的材料,應該限定一個范圍。比如低的可以1.5元,高的不能達到8元。產品質量一樣,材料一樣,生產程序一樣,法規要求也一樣,為什么會高那么多呢?這不合理。”
最后,黑振海建議,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財政、專家、藥檢、監管部門、企業,包括協會、醫院,這些部門都應該參加。”

相關閱讀
- 耗材「最強監管」來了,重點監測這些行為2023-06-07
- 31省耗材帶量采購,來了!2023-05-24
- 取消醫院回款權限,擴圍!2023-03-20
- 紀委通報:耗材回款難,整改!2023-02-21
- 超2萬個普通耗材被斃了 涉及千余家械企2018-12-04